商标侵权纠纷是企业经营中的高频法律风险之一,尤其对于生产加工企业集中的广州市增城区而言,代工生产、贴牌加工等业务模式极易引发商标侵权争议。李浩律师结合典型案例及《商标法》相关规定,从律师视角分析风险点,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建议。
一、增城区生产加工企业商标侵权的典型风险场景
1.接受委托加工时未核查商标权属
案例:增城区某服装厂接受外地客户委托生产一批标有“某知名品牌”标识的服装,后因客户未取得商标授权,该厂被商标权人起诉,最终被判停止生产并赔偿损失。
法律依据:《商标法》第五十七条规定,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,构成侵权。生产加工环节的“使用”行为同样受规制。
2.对定作方提供的商标材料审查不足
案例:某五金加工厂根据客户提供的商标图样生产产品,但客户提供的商标注册证已过期,导致工厂被行政执法部门查处。
风险点:定作方可能提供伪造、过期或超出核定范围的商标授权文件,加工方若未核实,需承担连带责任。
3.出口代工中的涉外商标风险
案例:增城区某电器企业代工生产一批出口产品,贴附的商标在境外已被他人注册,货到目的国后被海关扣押,企业面临境外诉讼及违约责任。
法律依据:《商标法》第十三条、第五十七条明确保护驰名商标及涉外商标权益,加工方需注意商标的地域性。
二、司法与执法实践中的裁判要点
1.主观过错认定:法院通常以“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”判断加工方是否善意。若未主动核查商标权属,可能被推定存在过错(参考《商标法实施条例》第七十五条)。
2.赔偿标准:侵权赔偿可根据权利人损失、侵权人获利或法定赔偿(《商标法》第六十三条)计算,增城区部分案例显示,加工方常因账目不清被适用法定赔偿上限。
3.行政执法重点: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现场突击检查时,重点关注商标标识的仓储、使用记录及委托合同备案情况。
三、李浩律师的风险防范建议
1.建立商标审查标准化流程
核查文件:要求委托方提供商标注册证、授权书(需核对原件或公证副本),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验证商标状态。
合同条款:在加工协议中明确约定“委托方保证商标权属合法”,并设置违约赔偿条款。
2.强化内部商标管理制度
标识管理:对客户提供的商标图样存档备查,禁止员工私自接受未备案的商标订单。
员工培训:定期开展商标法培训,重点培训销售、生产部门识别“高仿”“擦边球”商标的能力。
3.防范涉外订单风险
查询境外注册:通过WIPO全球品牌数据库或委托律师检索目标国商标注册情况。
贸易条款:采用FOB或CIF术语时,补充约定商标侵权责任由委托方承担。
4.应对侵权纠纷的应急措施
证据保全:若被起诉,立即保全加工合同、沟通记录、商标授权文件等证据。
合法来源抗辩:根据《商标法》第六十四条,证明产品合法来源且不知情,可免除赔偿(但需停止生产)。
四、结语
增城区生产加工企业需将商标合规纳入风控体系,从“被动应诉”转向“主动防范”。李浩律师特别提示:在行业竞争加剧、商标维权高发的背景下,企业应尽早聘请专业律师开展商标合规审计,避免因小失大。
广州李浩律师,三证律师,主攻领域:知识产权、房地产、企业法律顾问、民商事诉讼,电话/微信182112265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