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商业诋毁纠纷律师:商品测评类企业自媒体商业诋毁法律风险防范指南。广州李浩律师,资深律师、专利代理师、知识产权师,专注知识产权、房地产、企业法律顾问及民商事诉讼领域,曾代理多起商业诋毁纠纷案件,均胜诉,其中某案被评为深圳法院2022年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。
广州商业诋毁纠纷律师:商品测评类企业自媒体商业诋毁法律风险防范指南
商品测评类企业自媒体应在行使公众监督权的同时,应注重法律风险的防范。建议企业建立贯穿测评全流程的合规体系,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,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,在保障言论自由与防范法律风险之间取得平衡。
一、法律风险识别与评估
(一)商业诋毁的法律构成要件
根据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十一条规定,商业诋毁行为的认定需满足三个核心要件:
1.主体要件:行为人与受害方存在竞争关系
2.客观要件:实施了编造、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行为
3.结果要件:造成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的损害
(二)测评类自媒体的高风险环节
1.测评标准的主观性
2.结论表述的绝对化
3.对比测试的方法缺陷
4.负面结论缺乏科学数据支持
二、内容制作合规体系构建
(一)测评流程规范化
1.样品获取:
-市场采购与厂商送测相结合(建议比例6:4)
-保留完整采购凭证(发票、支付记录等)
-建立样品登记台账(包括批次号、购买渠道等)
2.测试方法:
-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通用方法
-特殊测试方法需提前说明并公证
-全程视频记录关键测试环节
(二)内容审核机制
1.三级审核制度:
-编辑初审(事实核查)
-法务复审(法律风险评估)
-负责人终审(整体把控)
2.重点审核内容:
-数据与结论的因果关系
-主观评价的限定词使用
-对比对象的选取标准
三、法律风险防范具体措施
(一)表述规范建议
1.事实陈述:
-使用“经测试发现”“数据显示”“就本次测试结果而言”等客观表述
-禁止使用“造假”“欺诈”等定性词汇
-区分客观数据与主观感受
2.结论呈现:
-注明测试条件限制(如“本结果仅代表特定环境下的测试”)
-提供完整测试数据备查
-避免绝对化结论(如“最差”“绝对不能买”)
(二)免责声明设置
1.视频开头声明:
-“本测评仅代表本机构观点”
-“建议消费者结合多方信息综合判断”
2.文字说明要求:
-标注测试时间、版本信息
-注明利益相关情况(如送测样品来源)
-提供完整测试方法说明
四、纠纷应对预案
(一)侵权预警响应
1.收到律师函后的应对:
-立即暂停争议内容传播
-72小时内完成内部法律评估
-由专业律师介入沟通
2.证据保全措施:
-公证存证争议内容及传播数据
-备份原始测试视频及数据
-保存后台操作日志
(二)诉讼应对策略
1.举证重点:
-测评方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
-结论与数据的对应关系
-历史测评的一致性证明
2.抗辩要点:
-公众监督权的正当行使
-未超出合理评价范围
-不存在主观恶意或过失
五、长效合规机制建设
(一)内部管理制度
1.建立《测评操作规范》:
-不同品类测试标准
-敏感词禁用清单
-争议处理流程
2.人员培训:
-季度法律培训(重点案例解析)
-新员工合规上岗考核
-测评人员专业技能认证
(二)外部合作规范
1.商务合作:
-明确拒绝有偿负面测评
-披露条款设置("赞助不影响测评结果")
-建立合作方黑名单制度
2.粉丝互动:
-显著标注"非官方结论"
-及时删除极端言论
-禁止诱导性提问
广州李浩律师,资深律师、专利代理师、知识产权师,专注知识产权、房地产、企业法律顾问及民商事诉讼领域,曾代理多起商业诋毁纠纷案件,均胜诉,其中某案被评为深圳法院2022年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