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,既包含合同法的一般原则,又受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》等特别法规制。作为代理律师,在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处理此类案件时,需结合司法实践和地方审判特点,制定有效的诉讼策略。本文从实务角度,总结代理此类案件的注意事项。
一、案件管辖与诉讼主体审查
1.确认管辖法院
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可由被告住所地、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约定管辖地法院管辖。需注意:
若合同约定仲裁条款,需审查其有效性,避免起诉被驳回。
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对辖区内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具有管辖权,但若被告或合同履行地在外地,可能涉及移送管辖问题。
2.审查诉讼主体资格
特许人(品牌方):需具备“两店一年”资质(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》第7条),若未备案,虽不影响合同效力,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,并影响法院对特许人履约能力的认定。
被特许人(加盟商):需核实其是否为实际经营者,若以个人名义签约但实际由公司运营,可能涉及主体追加问题。
二、合同效力与关键条款审查
1.合同效力的争议点
特许人资质缺陷:如未满足“两店一年”或未备案,法院通常不直接认定合同无效,但可能影响违约责任划分。
欺诈或重大误解:若特许人虚假宣传(如夸大盈利、隐瞒关键信息),被特许人可主张撤销合同(《民法典》第148条)。
格式条款无效情形:如免除特许人责任、加重被特许人义务的条款可能被认定无效(《民法典》第497条)。
2.核心条款审查重点
特许经营费用:是否明确约定(加盟费、管理费、保证金等),是否存在隐性收费。
区域保护条款:是否承诺独家经营权,若违反则可能构成违约。
商标及知识产权授权:特许人是否拥有完整权利,避免因授权瑕疵导致被特许人无法正常经营。
合同解除与退出机制:是否设置不合理限制(如高额违约金)。
三、证据收集与举证策略
1.被特许人的常见诉求及证据
要求解除合同、返还加盟费:需提供合同、付款凭证、特许人虚假宣传材料(广告、微信记录等)、经营亏损证明。
索赔损失:需举证实际损失(如租金、装修、库存)与特许人违约的因果关系。
2.特许人的抗辩要点及证据
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:提供《信息披露文件》、培训记录、运营手册等。
被特许人经营不善系自身原因:如未按标准运营、擅自变更经营模式等。
四、荔湾区法院的审判特点与应对建议
1.司法实践倾向
注重合同约定,倾向于尊重意思自治,但会对显失公平的条款进行调整。
对特许人信息披露义务审查较严,若未充分披露关键信息,可能支持被特许人解除合同。
2.调解与诉讼策略
诉前调解:荔湾区法院鼓励调解,可尝试通过协商减少诉讼成本。
诉讼请求设计:若主张合同无效或撤销,需明确法律依据;若主张违约责任,需量化损失。
五、结语
代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时,律师需精准把握法律规定,结合荔湾区法院的审判实践,从合同效力、证据收集、诉讼策略等多维度制定方案。同时,鉴于此类案件常涉及商业风险分配问题,建议在缔约阶段即介入审查,防范潜在纠纷。
广州李浩律师,擅长领域:知识产权、房地产、企业法律顾问、民商事诉讼